财新传媒

【数据解析】新冠肺炎临床确诊病例一次性剧增 治愈率病死率需重估

2020年02月13日 22:32 来源于 财新数据通
可以听文章啦!
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率、病死率、病毒传播强度、疫情发展趋势均需重新研判

  【财新数据专稿】(财新智库 王喆)2020年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在前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通报中,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2月12日,湖北省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新增临床诊断病亡病例135例。

  临床诊断病例的披露致全国和湖北省确诊病例飙升:12日,全国确诊病例环比增加652.0%,湖北省确诊病例环比增加806.0%。在此之前,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6日低于前三日平均值,湖北省外新增确诊病例连续8日低于前三日平均值,确诊病例下降趋势初现。如今,随着新数据的披露,疫情形势陡然严峻。

  临床诊断病例披露导致的统计口径变化对于疫情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影响。

  从最直观的趋势分析看,判断新冠疫情的发展主要基于累计确诊病例的变化(一阶增量)以及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变化(二阶增量)。此外,疑似、重症、死亡病例以及治愈人数也是重要的参考。

  在统计口径变化之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开始下行(图1),以前三日平均值作为对照标准,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已现下降趋势,湖北省外更是如此(图2),而且每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已连续13日超过新增死亡病例,但距新增确诊病例尚有差距(一阶增量仍为正值),反超之时便是“疫情拐点”之日(钟南山院士2月11日表示,如果返程客流未致情况恶化,估计2月中下旬到峰值)。

  但是,2月13日公布的13332例临床诊断病例,占1月20日至2月11日累计病例存量的40.3%,数量巨大,相关病例环比指标和疫情发展态势需要重新判断(图1,图2)。如果未来几日该数据继续增加,不排除向下“拐点”未至再迎向上“拐点”的可能。

  流行病学上,R0代表基本传染数,即所有人在没有防护措施且不具备免疫力的情况下,每例患者平均传染的人数,其中1是重要的临界点,只有R0<1时,传染病才会逐渐消失(疫情得到控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有诸多模型对此次疫情的R0进行定量估算,其中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确诊病例人数分布和控制变量反推传染数,其中也可能用到重症和死亡病例等中间变量。

  在2月13日以前,13332例临床诊断病例是不包括在确诊病例之内的,这将导致目前R0被严重低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临床诊断病例并非今日刚刚出现,或只是因为集中收治方进入统计视野,所以不能利用今日突增数据继续测算R0,而是需要将这些病例“回填”至以往日期,令置信区间本已“宽广”的R0估计值精确性再打折扣,不利于未来疫情防控力度的调整。

  临床诊断病例数据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回溯性不详。13日湖北省卫健委在情况通报中提及,“根据该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

  事实上,“第五版诊疗方案”2月4日下发,直到2月11日湖北省卫健委才在通报中首次提及“临床诊断病例”,并未说明具体数目;次日通报中提到,“当日(2月11日)新增临床诊断病例4890例,现有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3日通报披露,“当日(2月12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就此计算,2月10日、11日、12日累计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5677例、10567例、13332例。

  而13日公布的135例临床诊断死亡病例是累计值还是当日值,湖北省卫健委通报则语焉不详。如果是累计值,我们可以计算出临床诊断病例病死率为1.0%(135/13332),远低于全国、湖北省、武汉市的累计确诊病例病亡率(分别为2.5%、3.4%、4.4%)(图3)。如果是当日值,我们粗算当日病死率(暂不考虑确诊、排除、治愈、病亡等转化)为4.9%(135/(13332-10567)),考虑到其中134例来自武汉,这与武汉累计确诊病例病死率可比。

  所以,合理的推断是“135例临床诊断死亡病例统计并不完备”,或是部分日期的死亡病例未被计入(“第五版诊疗方案”下发之前的相关死亡病例大概率不在其中),或是部分病亡发生在家中家属并未上报(考虑到相当数量的临床诊断病例未能及时入院),或两者兼而有之。

  由于临床诊断病例只针对于湖北省,目前似乎并不影响湖北以外地区的疫情趋势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截至12日24时,湖北省确诊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全国对应病例的80.6%,67.2%,95.8%,湖北和武汉的疫情牵动人心,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且,多数外地确诊患者有湖北和武汉居住史、旅行史、以及与前述人员有密切接触,湖北相关病例数据是所有模型的核心变量,湖北疫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其他地区病毒传播和疫情形势的判断。

  临床诊断病例公布后,如何处理历史数据和未来数据?首先,我们重新审视临床诊断病例的来源。之前有关部门将“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作为最终确诊的标准,但由于核酸检测特异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阴性,且病毒核酸检测受到产量、采样方式等限制,大量患者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然而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或未做检测)。这部分患者如今被归为临床诊断病例,但我们仅知晓目前有13332例的临床诊断病例存量,并不知这些病例何时被“临床诊断确诊”,所以没有办法将其“回填”以应用于我们的统计分析。

  理论上貌似可行的一种途径是通过2月12日之前湖北省确诊病例变化曲线做“等比例回溯”,但由于多数临床诊断病例并未接受隔离治疗,其传染性更强,家属患病率极高,与之前确诊病例的传播特性并不一致,这种“等比例回填”的方式存有疑问。而且由于同样的原因,为数众多的临床诊断病例未能及时入院得到救治,病情恶化可能性高。这使得目前基于确诊病例估算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偏低、治愈率偏高。

  虽然相关官方通报已经明确临床诊断病例属于确诊病例,但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临床诊断病例仍会单独列示。但我们需要谨慎观察临床诊断病例和非临床诊断确诊病例两者增速的对比。如果两者大致相同,这将佐证临床诊断病例属于确诊病例的合理性,几天之后,两者的环比和三日均值环比可以重新作为趋势判断使用;如果临床诊断病例增速更快,可能更多是“收治力度加强”所致而并非新发病例;如果临床诊断病例增速更慢,或归因于部分临床诊断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化为确诊病例,这更多属医学检测的范畴。

  临床诊断病例统计口径的变化,为我们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另外一个研究病毒传播和疫情演进的角度,该数据的变化对于我们研判未来疫情发展无疑极为重要。

  当然,我们也期待官方对临床诊断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有进一步的解释,我们更希望相关部门能详细调查昨日之前所有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而未被归于确诊病例的患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以抚恤并报销费用,告慰逝者。

  作者:王喆,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

  了解实时全国疫情数据请看动态地图,更多疫情报道请看新冠疫情专题

责任编辑:王嘉鹏 | 版面编辑:田铁军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